 龚晓增正在修旧利废
采访创新水处理公司的龚晓增,笔者颇花了几次周折。每次打他的办公室电话,要么是一直无人接听,要么就是水处理公司的内勤人员告之,老龚一般不坐办公室,要找到他,最好去污水处理现场。
日前的一个下午,笔者终于在污水处理一期的现场“逮”到了正忙碌着的老龚。笔者说明来意,想要报道一下他的先进事迹,忙里偷闲的他赶紧摆摆手,谦虚地说他的事不值得表扬,工作做好、做实这是应该的,能评上2008年度先进工作者,这也是公司领导的肯定与职工的支持。
今年已52岁的龚晓增一脸的朴实与诚恳。自2002年进入蓝星公司以来,他就一直与污水、污泥打着交道,在蓝星污水处理行业多年的摔滚摸打中,老龚积累、摸索出了一套丰富的水处理经验。谈及污水处理,什么PH值控制、水质控制平衡、有氧供应、菌种培养等等,老龚如数家珍,说得头头是道。当笔者向他讨教污水发臭的原因时,老龚当即分析认为这是由于COD偏高、PH值控制不当引起的,一旦污水量大以后,培养的菌种死掉,导致污水发臭、发烂。“这是我们搞污水处理的同志必须努力避免与克服的!”老龚说,为避免污水发臭,他一再强调水质控制一定要平衡、均衡。
从去年年底开始,原污水处理中心组建为创新水处理有限公司,老龚协助水处理公司负责人全面负责污水处理的生产工作,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,面对污水处理苦、脏、累的活,老龚总是身先士卒,一马当先。污水处理实行的是三班制,每每碰到星期天加班,遇到深夜十一、二污水发臭等异常情况,老龚总是二话不说,随叫随到,带班顶上,也从不计较个人没有加班工资。
由于污水处理公司没有一个机修工,有关污水处理的设备维修这一块工作,历年来也都由龚晓增一个人顶着。他常说,“污水设备千万不能出洋相”,为了自己的这一个承诺,龚晓增又义不容辞地当起了“机修工”的角色,于是,电焊、机修、钳工等,老龚都一一上手了,而经过他的手,老龚也从不让一台设备由于故障原因而影响污水处理。平时,老龚还充分利用他擅长机修的这一特点,积极、主动地为污水处理修旧利废,综合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和边角料,为公司节省了一定的开支。
|